博文

神秘的蜜雪冰城

三年前,当我搬到这座小区的时候,门口有一家奶茶店,叫甜啦啦。它的生意一般,算不上多么好。几个月后,它的隔壁忽然装修。不久,一家“蜜雪冰城”开张了。 蜜雪冰城是饮品界的大杀器,只要它一出手,附近的饮品市场就会“一统江湖”,其他饮品店都将寸草不生。果然,自从蜜雪冰城开张以后,甜啦啦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快“关门大吉”了。而蜜雪冰城的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门前时刻排着长队,中学生、大学生都围着它转,就连门前那小小的空地,也成了有名的社交场。 隔壁的门面,自从甜啦啦关门后,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装修,开了一家卖中式糕点的店铺。虽然陆续也有顾客登门,但总体而言生意不好。两三个月后,糕点店关门了,开了一家烤鸭店。 说起烤鸭,以前我也爱吃,但这几年的烤鸭价格越涨越高,慢慢变成了我吃不起的模样。每次路过,我都盘算着什么时候买一只回去尝尝,可还没等我下定决心,它就不开门了。几天后,仍然是那家烤鸭店,却卖起了绿豆糕。这种小零食,又甜又腻,卖这种食品,生意怎么会好呢?果然,一两个月后,它也“关门大吉”了。 想必读者已经看出,这地方大概是“风水不好”,不然不会开一家倒闭一家。但所谓风水不好,只是懒得思考的说辞而已。真正的原因不难看出,那就是隔壁的蜜雪冰城吸引了太多客流,使顾客们无暇顾及旁边的小店到底在卖什么。而且,从那家店面经营的项目来看,卖奶茶的甜啦啦必然竞争不过蜜雪冰城,这是毫无疑问的。后来经营的中式糕点也好,烤鸭也好,从性价比上完全无法跟蜜雪冰城相比。顾客们稍一比较,就会发现,与其买什么糕点和烤鸭,远不如在蜜雪冰城买一杯饮品来得划算。 烤鸭店关门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家水果店开门了。装修得很漂亮,琳琅满目的水果品类,显出老板不俗的资本实力。在约五十米以外,另一家水果店几乎同时开业了。两家水果店显然构成了竞争关系,并且也都面临着蜜雪冰城的生存威胁。从经营风格上,两家水果店差异巨大。较远的那一家,从一开始就低价倾销,赔本赚吆喝,力图抢占市场。而蜜雪冰城隔壁那家却似乎听天由命,只是在门口立了一块牌子,写着“今日特价……” 现在,两个月又过去了。今天,我终于又目睹蜜雪冰城隔壁的那家店面“关门大吉”。较远的那一家水果店倒还在经营,只是顾客也不多。在这三年里,蜜雪冰城隔壁的那家店面仿佛中了魔咒,干啥都不行,开啥都倒闭。 当然,赔本的只是做生意的人,房东是绝对不会亏钱的。对房东来说,租给谁无所谓,能...

珍爱的玩具

您最珍视的个人物品是什么? 小时候,我有几件十分珍爱的物品,或者说玩具。其中一件是一枚吊坠,会在夜间或黑暗之中发出柔和的光芒。它是采用夜光材料制成的,是我在庙会的集市上买来的,价格很低廉。这件吊坠,我佩戴了很长时间。那些年,这种小玩意很流行,吸引了许多儿童。 男孩们看电视,爱看枪战、武侠片,难免想要模仿电视里的镜头。我和别的男孩一样,热衷于收集一些笔直的棍棒。这并不容易,因为自然界没有那么直的树枝。然而,我还是找到了一根满意的棍棒,那是一棵桃树的一根枝子,虽然称不上“笔直”,但也不差。于是,在跟其他小伙伴打斗玩耍的时候,我就有了让人羡慕的“兵器”。 除了棍棒,我还捡到了一把水果刀。它的尺寸、形状都接近古装武侠电视剧里面的道具,我把它视作珍宝,但它太危险了,所以我只是把它珍藏在抽屉里,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 那个年代,物资还不丰富,就连简陋的塑料玩具都不多见。然而,我们的乐趣并未因此减少,因为孩子们会自己寻找乐趣。

双蛋刀客

(“双蛋刀客”是“双•蛋刀客”而不是“双蛋•刀客”。(蛋刀是埃辛诺斯战刃,是伊利丹的武器,因此称为“蛋刀”,跟蛋没关系。)) 冬天,黄昏。 他面前有一个女人,他的老婆,还有一把刀,蛋刀。 “我或是刀,你只有一个选择。”女人对他说。 他的头始终低垂着,但当他看见了那把刀,他的眼中突然迸发出狼一样的光芒。那不是一把普通的刀,那是蛋刀。他已经有一把了,但是还缺一把。 “我不相信爱情,我只相信我的手,还有我的刀。” 紧闭的门。他手中拿着两把蛋刀,他甚至没有穿腿甲。他本来有一双腿甲,但是他用腿甲换了这把蛋刀。冬天很冷,但他并不觉得。因为手上只要有刀,他的血就是热的。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被猎人包围住的一只狼。他要为这一战保持充沛的体力。他决不能浪费任何不必要的消耗。 他甚至开始抽烟。刀是他的兄弟,烟是他的情人。空气渐渐的凝固,烟在他手中越来越短。烟在他手中的最后一点嫣红,就像情人的微笑。他的血也开始沸腾。 但是他突然将刀扔在地上。 “我败了。”猎人们一拥而上,将猎物擒获。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败的,只有他知道:他的鼠标坏了! 这是我在2010年发表于QQ空间的一篇笑话,灵感来自于网络游戏《魔兽世界》。 埃辛诺斯双刃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的传说级武器。伊利丹掉落的埃辛诺斯战刃,由于伊利丹被玩家们昵称为蛋蛋,因此埃辛诺斯战刃被称为“蛋刀”。拥有一套两把刀的战士和盗贼被称为“双刀战”、“双刀贼”。由于此武器为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版本最好的武器搭配之一,故双刀被一些玩家认为是“强力”的标志。

既通俗又专业的小众历史:《蚕桑丝绸史话》

前段时间,因为养蚕,我对蚕桑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立刻查阅资料,找到了这本《蚕桑丝绸史话》。这本书属于一套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编纂这套丛书的目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丛书共200余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绝佳资料。 这本《蚕桑丝绸史话》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自远古时期养蚕缫丝、纺织丝绸的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为止。涵盖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等方面,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中国蚕桑丝绸的发展历程。在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时,作者也提供了详实的描述,让读者不禁为中国古人的劳动智慧所折服。许多古代农学著作都记述了当时的先进生产技术。例如,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述了用水精练蚕丝的基本方法;元代王祯《农书》中列举和总结了当时6种常用的嫁接方法;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世界上利用杂交优势培育新蚕种的最早文字资料。 现代人很难想象,制作一件丝绸衣物,要花费古人多少劳动力。养蚕、缫丝、纺织、印染等工序都需要众多劳动力的辛勤劳作。然而,自近代以来,西方先进的工业缫丝技术开始挤压中国蚕桑业的生存空间。虽然民族资产阶级也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力图自强,但脆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完全无法与西方资本的力量抗衡。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蚕桑养殖业更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绝大多数缫丝厂关闭,或成为侵华日军掠夺对象。到20世纪40年代,盛产蚕桑丝绸的中国竟然几乎成了完全的丝绸进口国,本土的蚕桑丝绸生产几乎完全消失。 另一个有趣的知识是,蚕桑丝绸的最终消亡也是因为人造丝的出现。虽然现代人认为人造丝的质量不如真丝,但实际上,人造丝的各方面质量都超越真丝,其价格更是远远低于真丝。现在,真丝织造技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真丝衣物的昂贵价格也让众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从剥开第一粒蚕茧,发现这种天然纺织材料以来,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改进蚕桑丝绸制造的技术,然而几千年的努力终究抵抗不了工业化的浪潮。说到底,我们应该感谢化工纺织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穿上各种材质、颜色各异的衣物。否则的话,绝大多数普通群众是...

一段骇人心魄的历史:《战时的第三帝国》

这一套“第三帝国三部曲”,即《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战时的第三帝国》三本书,共有241万多字,我几乎每天都读一两个小时,也消耗了我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它读完。 “第三帝国三部曲”是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伊万斯的著作,他详细考察了大量有关纳粹德国的历史资料,写出了这套编排合理、具有很强可读性的历史书籍。评论家伊安·科尔肖称这套书是“这一灾难性的时代描绘出最为全面的历史。” 确实如此,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断为作者生动、详实的叙述而折服。他不是将不同的历史文献简单综合在一起,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这些资料结合为有机整体,使所有叙述服务于一个目的:全面描绘纳粹德国的历史。 与二战有关的历史研究书籍浩如烟海,已经达到了任何历史学家都不可能将其全部研读的程度。然而,大多数这类著作要么着眼于战争的进展,要么关注纳粹德国的政治斗争,读者若是想要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却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著作。伊万斯的著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给读者提供了全面反映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宗教等不同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对我来说,读完这套书,关于纳粹德国的历史,就不再需要读其他书了。 《战时的第三帝国》一书的叙事开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结束于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战争一开始,德国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击败并占领了波兰,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侵略和占领了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等一系列欧洲小国。1940年5月10日,一支庞大的德国军队,穿越阿登森林,绕过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诺防线,在法国军队的后方发动了袭击。一个月后,法国即宣告投降。 一系列的军事胜利让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也让德国人民陷入空前的狂热之中。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他派遣了大量轰炸机,对英国城市进行轰炸,并计划进行跨海作战。但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并未放弃抵抗,最终希特勒认识到,德国海军的实力完全无法与英国海军相比,他不得不无限期中止了跨海作战的计划。不过,希特勒还是命令德国的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游弋,进攻美国向英国运送物资的商船。 希特勒将他的注意力转向东面。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意在专心与英法作战,而苏联是为了确保西部边境的安全。在德国进攻波兰时,苏联也对波兰发起了进攻,使波兰军队陷入腹背受敌之中。...

你曾骨折过吗?

Have you ever broken a bone? 我从未骨折过,最多也就是崴到脚踝。但我有一个同事,够倒霉的。他先是在篮球比赛上受伤,骨折了,刚刚好,骑摩托车摔倒,又骨折了。一年之内骨折两次! 打篮球也好,骑摩托车也好,都不是我的爱好。虽然在学校学过如何打篮球,但我始终不擅长这项运动。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别人打篮球的,曾经也热衷于观看NBA比赛,那都是姚明、科比时代的事了。 骑摩托车,在我们那一代曾经风靡一时。许多十几岁的年轻人,都还在上学,就开始骑着大人的摩托车四处去兜风。如果只是兜风,也就算了,人们还喜欢飙车、漂移等高难度玩法。年轻人骑车毫无顾忌,往往在弯曲的山路上飙到很高的速度,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当时,每年都有年轻人因为骑摩托车而身亡。有一个年轻人,是我认识的,是我亲戚的亲戚。他在夜里骑摩托车,不知怎么,就撞了路边的墙壁,当场毙命。据前去拉运尸体的亲戚说,那个年轻人撞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他开车把尸体运到死者家,回头就把那辆车低价出售了——他嫌晦气。但不知道买这辆车的人,知不知道它曾经运过尸体? 看来,不管从事何种运动,都要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啊!

考试记

今天是一个重大日子,因为我要去参加一项考试了。这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如果考上,就能获得一个终身职位,俗称“铁饭碗”。在前些年,年轻人是看不上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认为他们工资低、规矩多,晋升缓慢。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都流行进入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工作,可以体验更开放、新潮的企业文化,可以拿高工资。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市场萎缩,就业形势持续恶化,大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俗称“考公考编。”以往嗤之以鼻的“铁饭碗”,如今成了“香饽饽”。 早上,我吃完早饭,就赶往考点,因为要提前半个小时进入考场,所以必须在8点半之前赶到考点。我的考点在市区的一个中学,距离不算远,轻轻松松就到了。我观察周围的考生,有的十分年轻,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却已步入中年。 进入考场,要经过一系列检查。先是在大门口,工作人员要核验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教室,还要再次核验身份,并且要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查。接着,还要座位表上签字,确认本人本场考试已到场。然后,就是等着分发试卷了。 上午9点到10点半,考试科目是职业能力测验,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逻辑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总共只有90分钟时间,却要做完95道试题,并且其中还有大量需要繁琐计算的题目。考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是不可能做完这些题目的,必须有所取舍。这也是职业能力测验考察的一个方面: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取舍。我的数量关系试题全部放弃,统统选了C,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其他题目上。即使如此,我的时间仍然不够用,在最后几分钟,还有几道资料分析题目没有作答,没办法,只好继续蒙选项了。 交卷以后,考生们都走出考场,聚集在大门口。因为这时大门还未打开,要等待工作人员检查完试卷后才能开启。人们在炎炎烈日下等了半个小时,大门才终于开启,大家一哄而散。 下午的考试科目是公共基础知识,考察考生的时事政治、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的掌握程度,并有两道主观题,其中一道要求考生修改一篇公文,另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作文,时间同样是90分钟。可想而知,考试时间仍然是不够用的,光是构思、写作那篇作文,就要花掉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而其余的题目不但有单项选择题,还要多项选择题,难度着实不低。 不过,我好歹是把全部题目答完了。最后临近交卷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没写作文题目!容不得多想,我立刻把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