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还是传承?评音乐创作领域的抄袭现象

我在浏览视频网站的时候,听到一首歌,叫《姑娘别哭泣》。那旋律如此熟悉,让我无法相信这竟是一首两年前的“新歌”。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记起,原来这首歌开头的旋律直接照搬了我儿时听过的毛宁的歌《蓝蓝的夜蓝蓝的梦》。这首歌的副歌部分辨识度极高,任何人听了都永远不会忘记:
经典的音乐作品并非不能在现代环境中焕发新生。

例如,周杰伦的歌曲《琴伤》的副歌部分照搬了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奏鸣曲《六月船歌》。古典音乐的抒情与流行音乐的节奏相结合,营造出时空交错的诗意氛围。再比如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副歌部分照搬了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古典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和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经典旋律的跨时代生命力。

继续的话,还能举出徐佳莹的《身骑白马》,仿写了闽南戏曲《薛仁贵与王宝钏》。孙燕姿的《天黑黑》,模仿了闽南童谣。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为什么这些歌曲即使照搬了别的曲子,却仍能让听众有耳目一新之感,而《姑娘别哭泣》却只能让人厌恶呢?一个原因是,台湾流行音乐制作人并非简单照搬旋律,而是把经典旋律完美融合进了现代流行风格当中。另一个原因是,“借鉴”经典旋律的歌曲,其歌词必须有充分的表现力,才能既抓住听众的耳朵,又抓住他们的新。

S.H.E的《不想长大》,毫不掩饰地展露它挪用了莫扎特的旋律,因为它实在太著名了,任何一个音乐爱好者都能在五秒钟之内听出来。在弦乐过后,贝斯和电吉他响起,接着,歌词出现,听众马上从古代穿越回现代,置身于青春期女孩的感情问题之中。至此,莫扎特的交响曲在二十一世纪获得了共鸣。徐佳莹的《身骑白马》,女人娓娓道来,宁愿为了爱情付出一切,高潮部分,闽南语戏腔响起,用薛仁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对比自身经历,原来这都是她在爱情破灭时的呼喊。此时,经典爱情故事焕发了新生。孙燕姿的《天黑黑》里,女孩长大后面对爱情困境,想起小时候外婆安抚自己的童谣,顿时情感迸发,不能自已。

由此可以看出,经典作品的“引用”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文化基因的再激活。创作者必须在已有的旋律基础上,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力,才能让听众觉得这是在“致敬”,而不是抄袭。

另外,周杰伦、S.H.E、徐佳莹、孙燕姿所挪用的旋律不是来自早已进入公版领域的古典作品,就是来自古典戏曲或传统民谣,并未侵犯任何人的知识产权。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首《姑娘别哭泣》,把它涉嫌侵权的问题先放一边,作品本身也很难称得上优秀。歌词直白,毫无美感,配乐也极其简单,缺乏层次感。这首歌只是从几首以往的流行歌曲里摘取了几个片段,包括《蓝蓝的夜蓝蓝的梦》《漂洋过海来看你》,配上口水歌词,就在几分钟之内炮制出来了。

类似的创作方法在近年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很流行,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人认真创作音乐了,大家只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批量修改、缝合后,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以量取胜,寻求“爆款”。中国人的缺乏想象力和急功近利可见一斑。只要在网络上搜索“歌曲+抄袭”关键词,就能找到大量揭露流行歌曲抄袭问题的文章和视频。看到这种视频,我只能感叹:“长此以往,华语乐坛哪还有生命力可言?”

评论

  1. 不知道在哪裏看到過, 好像少於 多少趴就不是抄襲? 不確定, 但是無獨有偶, 人有時候有碰巧想到同一段旋律, 同一段文字, 又或者一段片段, 不知道。 但是抄襲是不可取的, 比較是原創努力的結果, 輕而易舉去盜竊很可惡的。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If I ruled the world

冬日朝阳